2014年以来,我厅牢牢把握交通运输“开路先锋”定位,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、结果导向,不断加大投入,完善政策法规,提升路网质量,提高治理能力,农村公路“建、管、养、运”全面协调发展,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。
一是强化顶层设计,完善工作机制。修订《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公路条例》,出台《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》《农村公路养护预算编制办法》2项地方标准,印发《自治区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》《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文件,成立了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领导小组,建立健全“路长”组织体系,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,为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。
二是加强规划建设,拓展通达深度。十年来,共安排补助资金69亿元,撬动完成投资266亿元,新改建农村公路1.4万公里,全区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万公里,实现了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、建制村通等级路、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。盐池县、同心县、红寺堡区、原州区、西吉县成功创建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。大力发展“农村公路+”模式,累计建成产业路、资源路、旅游路1500余公里,有效带动农村特色产业、现代农业等新业态发展。
三是聚焦运行短板,深化管养改革。严格按照“1053”标准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区、市、县三级财政资金,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。扎实推进养护市场化改革,贺兰、盐池、彭阳等县(区)探索推行“专业养护队+集体组织承包+公益岗日常养护”模式,压实农村公路养护责任。建立宁夏公路管理中心统一负责公路管养监管工作的体制机制,将“四好农村路”高质量发展纳入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体系,激发了县(区)工作积极性。
四是改善路况质量,提升本质安全。自2023年起,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,确保到2025年底,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%以上。目前,已完成4671公里路况提升工程。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提升工程,对全区公路临水临崖、急弯陡坡、长大下坡等重点路段进行全面排查治理。目前,农村公路共安装护栏1870公里、标牌1.3万块等,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治,公路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升。
五是整合运输资源,提升运输品质。三年来,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.2亿元,支持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、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、新能源车辆替换、客货邮商融合发展。全力推动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,促进公交班线向农村延伸,银川市三区、吴忠市利通区、灵武市实现全域城乡公交一体化,西吉县、沙坡头区、红寺堡区、隆德县成功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,农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。建立交通运输、商务、邮政等部门协同配合机制,鼓励农村客货邮商融合发展。目前,青铜峡市、泾源县等5个农村物流成功入选全国物流品牌,全区开通客货邮商合作线路100条,建成运营乡镇客货邮商综合便民服务站46个、村级客货邮商节点207个,实现“城货下乡、山货进城、电商进村、快递入户”,带动葡萄酒、滩羊、枸杞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,农村公路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、幸福路、连心路、振兴路。